名稱 | 功效與作用 | 備注 |
1、阿膠 | 補血滋陰,潤燥,止血。用于血虛萎黃,眩暈心悸,心煩不眠,肺燥咳嗽 | |
2、八角茴香 | 主治寒疝腹痛、腰膝冷痛、胃寒嘔吐、脘腹疼痛、寒濕腳氣等。對于治療小腸氣墜、疝氣偏墜、腰重刺脹、腰病如刺、大小便皆秘,腹脹如鼓,氣促、風毒濕氣,攻疰成瘡,皮肉紫破膿壞,行步無力,皮肉燥熱等有顯著。 | |
3、白扁豆 | 健脾化濕,和中消暑。用于脾胃虛弱,食欲不振,大便溏瀉,白帶過多,暑濕吐瀉,胸悶腹脹。炒白扁豆健脾化濕。用于脾虛泄瀉,白帶過多。 | |
4、白扁豆花 | 健脾和胃,消暑化濕。治痢疾,泄瀉,赤白帶下 | |
5、白果 | 白果能斂肺氣、定痰喘、止帶濁、止瀉泄、解毒、縮小便,主治哮喘痰嗽、帶下白濁、小便頻數、遺尿等。2、白果具有通暢血管、保護肝臟、改善大腦功能、潤皮膚、抗衰老、治療老年癡呆癥和腦供血不足等功效。 | |
6、白芷 | 主治風寒感冒、頭痛、鼻炎、牙痛。赤白帶下、痛癤腫毒等癥,亦可作香料。祛風,燥濕,消腫,止痛。治頭痛,眉棱骨痛,齒痛,鼻淵,寒濕腹痛,腸風痔漏,赤白帶下,癰疽瘡瘍,皮膚燥癢,疥癬。 | |
7、百合 | 養陰清熱,滋補精血 養陰潤肺;清心安神。主陰虛久嗽;痰中帶血;熱病后期;余熱未清,或情志不遂所致的虛煩驚悸、失眠多夢、精神恍惚;癰腫;濕瘡。 | |
8、薄荷 | 薄荷辛涼性發汗解熱藥,治流行性感冒、頭疼、目赤、身熱、咽喉、牙床腫痛等癥。 | |
9、赤小豆 | 利水除濕,和血排膿,消腫解毒。治水腫,腳氣,黃疸,瀉痢,便血,癰腫。 | |
10、代代花 | 甘、微苦,平。理氣寬胸,開胃止嘔。治胸脘痞悶,不思飲食, 惡心嘔吐,胃痛,腹痛。 | |
11、淡豆豉 | 解表,除煩,宣郁,解毒。用于傷寒熱病,寒熱,頭痛,煩躁,胸悶。 | |
12、淡竹葉 | 清熱除煩,利尿通淋的功效十主治熱病煩渴,口舌生瘡,牙齦腫痛,小兒驚啼,肺熱咳嗽,胃熱嘔噦,小便赤澀淋濁。 | |
13、刀豆 | 溫中下氣、止嘔逆、益腎的功效。 | |
14、丁香 | 歸脾、胃、肺、腎經,溫中降逆,補腎助陽。主治: 用于脾胃虛寒,呃逆嘔吐,食少吐瀉,心腹冷痛,腎虛陽痿。 | |
15、榧子 | 殺蟲,消積,潤燥。治蟲積腹痛,小兒疳積,燥咳,便秘,痔瘡 | |
16、蜂蜜 | 調補脾胃;緩急止痛;潤肺止咳;潤腸通便;潤膚生肌;解毒。主脘腹虛痛;肺燥咳嗽;腸燥便秘;目赤;口瘡;潰瘍不斂;風疹瘙癢;水火燙傷;手足皸裂。 | |
17、佛手 | 有理氣化痰、止嘔消脹、舒肝健脾、和胃更多種藥用功能。對老年人的氣管炎、哮喘病有明顯的緩解作用;對一般人的消化不良、胸腹脹悶,有更為顯著的療效。 | |
18、茯苓 | 利水滲濕,健脾,寧心。用于水腫尿少,痰飲眩悸,脾虛食少,便溏泄瀉,心神不安,驚悸失眠。 | |
19、蝮蛇 | 祛風;通絡;止痛;解毒,用于風濕痹痛;麻風;瘰疬;瘡癤;疥癬;痔疾;腫瘤 | |
20、覆盆子 | 歸肝、腎、膀胱經。益腎固精縮尿,養肝明目。主治:用于遺精滑精,遺尿尿頻,陽痿早泄,目暗昏花。 | |
21、甘草 | 益氣補中、緩急止痛、潤肺止咳、瀉火解毒、調和諸藥的功效 | |
22、高良姜 | 溫胃止嘔,散寒止痛。用于脘腹冷痛,胃寒嘔吐,噯氣吞酸 | |
23、葛根 | 解肌退熱,透疹,生津止渴,升陽止瀉。用于表證發熱,項背強痛,麻疹不透,熱病口渴,陰虛消渴,熱瀉熱痢,脾虛泄瀉。 | |
24、枸杞子 | 滋補肝腎,益精明目 用于虛勞精虧,腰膝酸痛,眩暈耳鳴 | |
25、荷葉 | 清香升散具有清心解暑、散瘀止血、消風祛濕的功效 | |
26、黑胡椒 | 治療寒痰、食積、脘腹冷痛、反胃、嘔吐清水、泄瀉、冷痢,亦可用于食物中毒解毒 | |
27、黑芝麻 | 有滋補肝腎,益血潤腸,通便,通乳的功能 | |
28、花椒 | 溫中止痛,殺蟲止癢。用于脘腹冷痛,嘔吐泄瀉,蟲積腹痛;外治濕疹,陰癢。 | |
29、槐花 | 清熱、涼血、止血、降壓的功效。對吐血、尿血、痔瘡出血、風熱目赤、高血壓病、高脂血癥、頸淋巴結核、血管硬化、大便帶血、糖尿病、視網膜炎、銀屑病等有顯著療效。 | |
30、槐米 | 清肝明目、涼血止血,痔瘡下血、血痢、尿血、血淋、腸風便血、崩漏、吐血、衄血、肝熱頭痛、目赤腫痛、癰腫瘡瘍。 | |
31、黃芥子 | 潤肺化痰、消腫止痛、溫中散寒、利水化瘀、通經絡、消腫毒之功效,主治胃寒嘔吐、心腹疼痛、肺寒咳嗽、痹癥、喉痹、流痰、跌打損傷等癥。 | |
32、黃精 | 補氣養陰,健脾,潤肺,益腎 | |
33、火麻仁 | 潤腸通便。用于血虛津虧,腸燥便秘。 | |
34、藿香 | 芳香化濁,和中止嘔,發表解暑。用于濕濁中阻,脘痞嘔吐,暑濕表證,濕溫初起,發熱倦怠,胸悶不舒,寒濕閉暑,腹痛吐瀉,鼻淵頭痛。 | |
35、雞內金 | 健胃消食,澀精止遺,通淋化石。用于食積不消,嘔吐瀉痢,小兒疳積,遺尿,遺精,石淋澀痛,膽脹脅痛。 | |
36、姜(生姜、干姜) | 具有祛寒、祛濕、暖胃、加速血液循環等多種保健功能。生姜制品在國際市場越來越受歡迎,尤其在東南亞、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極為暢銷。 | |
37、金銀花 | 性寒,味甘,入肺、心、胃經,具有清熱解毒、抗炎、補虛療風的功效,主治脹滿下疾、溫病發熱,熱毒癰瘍和腫瘤等癥。 | |
38、桔梗 | 宣肺,利咽,祛痰,排膿。用于咳嗽痰多,胸悶不暢,咽痛,音啞,肺癰吐膿,瘡瘍膿成不潰 | |
39、桔紅 | 橘及其栽培變種理氣寬中,燥濕化痰。用于咳嗽痰多,食積傷酒,嘔惡痞悶。 | |
40、菊花 | 散風清熱,平肝明目,清熱解毒。 | |
41、菊苣 | 清肝利膽,健胃消食,利尿消腫。用于濕熱黃疸,胃痛食少,水腫尿少。 | |
42、橘皮(或陳皮) | 有理氣調中,燥濕化痰功效,可用于治療脾胃氣滯,脘腹脹滿,嘔吐,或濕濁中阻所致胸悶、納呆、便溏,但陰津虧損,內有實熱者慎用。 | |
43、決明子 | 決明子味苦、甘、咸,性微寒,入肝、腎、大腸經;潤腸通便,降脂明目,治療便秘及高血脂,高血壓。清肝明目,利水通便,有緩瀉作用,降血壓降血脂。 | |
44、昆布 | 歸肝、胃、腎經。有軟堅散結,消痰,利水之功能。用于痰飲水腫。軟堅散結,消痰,利水。癭瘤、瘰疬、睪丸腫痛、痰飲水腫。 | |
45、萊菔子 | 消食積脹,降氣化痰。用于飲食停滯,脘腹脹痛,大便秘結,積滯瀉痢,痰壅喘咳。 | |
46、蓮子 | 補脾止瀉,止帶,益腎澀精,養心安神 | |
47、龍眼肉(桂圓) | 補益心脾,養血安神。用于氣血不足、心悸怔忡、健忘失眠、血虛萎黃。 | |
48、羅漢果 | 羅漢果甘、酸、性涼、有清熱涼血、生津止咳、滑腸排毒、嫩膚益顏、潤肺化痰等功效,可用于益壽延年、駐顏悅色及治療痰熱咳嗽、咽喉腫痛、大便秘結、消渴煩躁諸癥。 | |
49、馬齒莧 | 清熱解毒,散血消腫。治熱痢膿血,熱淋,血淋,帶下,癰腫惡瘡,丹毒,痕疬。用于濕熱所致的腹瀉、痢疾,常配黃連、木香。內服或搗汁外敷,治癰腫。亦用于便血、子宮出血,有止血作用。 | |
50、麥芽 | 行氣消食,健脾開胃,回乳消脹。用于食積不消,脘腹脹痛,脾虛食少,乳汁郁積,乳房脹痛,婦女斷乳,肝郁脅痛,肝胃氣痛。 | |
51、牡蠣 | 重鎮安神,潛陽補陰,軟堅散結的功效;可治療驚悸失眠,眩暈耳鳴,自汗盜汗,遺精崩帶,胃痛吞酸等病癥 | |
52、木瓜 | 木瓜性溫味酸,平肝和胃,舒筋絡,活筋骨,降血壓 | |
53、胖大海 | 味甘,涼,性寒。能清肺化痰,利咽開音,潤腸通便。 | |
54、蒲公英 | 同屬數種植物清熱解毒,利尿散結。治急性乳腺炎,淋巴腺炎,瘰疬,疔毒瘡腫,急性結膜炎,感冒發熱,急性扁桃體炎,急性支氣管炎,胃炎,肝炎,膽囊炎,尿路感染。 | |
55、芡實 | 歸脾、腎經。益腎固精,補脾止瀉,除濕止帶。用于遺精滑精,遺尿尿頻,脾虛久瀉,白濁,帶下 | |
56、青果 | 性平,味甘、澀、酸。清熱,利咽,生津,解毒。用于咽喉腫痛、咳嗽、煩渴、魚蟹中毒等 | |
57、肉豆蔻 | 溫中澀腸;行氣消食。主虛瀉;冷痢;脘腹脹痛;食少嘔吐;宿食不消 | |
58、肉桂 | 補元陽,暖脾胃,除積冷,通血脈。治命門火衰,肢冷脈微,亡陽虛脫,腹痛泄瀉,寒疝奔豚,腰膝冷痛,經閉癥瘕,陰疽,流注,及虛陽浮越,上熱下寒。 | |
59、桑椹 | 補肝益腎、生津潤腸、烏發明目、止渴解毒、養顏等功效;適用于陰血不足、頭暈目眩、盜汗及津傷口渴、消渴、腸燥便秘等癥。 | |
60、桑葉 | 疏散風熱:用于風熱感冒及目赤腫痛,常配菊花。清肝明目:用于風火目疾(如急性結膜炎)。配黑芝麻名桑麻丸,用于肝陰不足,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、視物昏花。 | |
61、沙棘 | 止咳化痰、健胃消食、活血散瘀之功效。現代醫學研究,沙棘可降低膽固醇,緩解心絞痛發作,還有防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作用。 | |
62、砂仁 | 性溫,味辛,具有溫暖脾腎、下氣止痛、寬胸膈、疏氣滯、除嘔逆、增食欲、止冷瀉、開胃、化滯、消食的功效,可有效治療腹痛脹滿、腸鳴泄瀉、宿食不化、嘔吐清水、舌苔厚膩、孕婦妊娠惡阻反應以及孕婦偶因跌撲,以致胎動不安而腹痛等癥。 | |
63、山藥 | 滋養強壯,助消化,斂虛汗,止瀉之功效,主治脾虛腹瀉、肺虛咳嗽、糖尿病消渴、小便短頻、遺精、婦女帶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腸炎。 | |
64、山楂 | 消食健胃,行氣散瘀,化濁降脂。用于肉食集滯,胃脘脹滿,瀉痢腹痛,瘀血經閉,產后瘀阻,心腹刺痛,胸痹心痛,疝氣疼痛,高脂血癥。焦山楂消食導滯作用增強。用于肉食積滯,瀉痢不爽。 | |
65、酸棗仁 | 養肝,寧心,安神,斂汗。治虛煩不眠,驚悸怔忡,煩渴,虛汗 | |
66、桃仁 | 活血祛瘀,潤腸通便,止咳平喘。用于經閉痛經,瘕瘕痞塊,肺癰腸癰,跌撲損傷,腸燥便秘,咳嗽氣喘。 | |
67、烏梅 | 斂肺,澀腸,生津,安蛔。用于肺虛久咳,久瀉久痢,虛熱消渴,蛔厥嘔吐腹痛。 | |
68、烏梢蛇 | 祛風,通絡,止痙。用于風濕頑痹,麻木拘攣,中風口眼歪斜,半身不遂,抽搐痙攣,破傷風,麻風疥癬,瘰疬惡瘡。 | |
69、鮮白茅根 | 涼血止血,清熱利尿。用于血熱吐血,衄血,尿血,熱病煩渴,肺熱咳嗽,胃熱嘔吐,濕熱黃疸,水腫尿少,熱淋澀痛。 | |
70、鮮蘆根 | 清熱生津,除煩,止嘔,利尿。主 治:用于熱病煩渴、胃熱嘔吐、肺熱咳嗽、肺癰吐膿、熱淋澀痛。 | |
71、香薷 | 發汗解暑,行水散濕,溫胃調中。治夏月感寒飲冷,頭痛發熱,惡寒無汗,胸痞腹痛,嘔吐腹瀉。 | |
72、香櫞 | 疏肝理氣,寬中,化痰。用于肝胃氣滯,胸脅脹痛,脘腹痞滿,嘔吐噫氣,痰多咳嗽。 | |
73、小茴香 | 開胃進食,理氣散寒,有助陽道。主治:中焦有寒,食欲減退,惡心嘔吐,腹部冷痛;疝氣疼痛,睪丸腫痛;脾胃氣滯,脘腹脹滿作痛。 | |
74、小薊 | 涼血止血,祛瘀消腫。用于衄血,吐血,尿血,便血,崩漏下血,外傷出血,癰腫瘡毒。 | |
75、薤白 | 薤通陽散結,行氣導滯。用于胸痹心痛,脘腹痞滿脹痛,瀉痢后重 | |
76、杏仁(苦、甜) | 止咳平喘,潤腸通便。 | |
77、益智仁 | 溫脾,暖腎,固氣,澀精。治冷氣腹痛,中寒吐瀉,多唾,遺精,小便余瀝,夜多小便 | |
78、薏苡仁 | 有利水滲濕,健脾止瀉,除痹,排膿,解毒散結的功效。用于水腫、腳氣、小便不利、濕痹拘攣、脾虛泄瀉、肺癰、腸癰、癌腫、贅疣。 | |
79、余甘子 | 清熱涼血,消食健胃,生津止咳。血熱血瘀,消化不良.腹脹,咳嗽,喉痛,口干。 | |
80、魚腥草 | 味辛,性寒涼,歸肺經。能清熱解毒、消腫療瘡、利尿除濕、清熱止痢、健胃消食,用治實熱、熱毒、濕邪、疾熱為患的肺癰、瘡瘍腫毒、痔瘡便血、脾胃積熱等。 | |
81、玉竹 | 玉竹具養陰、潤燥、清熱、生津、止咳等功效。用作滋補藥品,主治熱病傷陰、虛熱燥咳、心臟病、糖尿病、結核病等癥,并可作高級滋補食品、佳肴和飲料,具有保健作用。 | |
82、郁李仁 | 性平,味苦、甘,有潤肺滑腸,下氣利水的功效,能治療大腸氣滯,燥澀不通,小便不利,大腹水腫,四肢浮腫,腳氣等癥狀。 | |
83、棗(大棗、酸棗、黑棗) | 補中益氣,養血安神。用于脾虛食少,乏力便溏,婦人臟躁。 | |
84、梔子 | 瀉火除煩,清熱利濕,涼血解毒;外用消腫止痛。用于熱病心煩,濕熱黃疸,淋證澀痛,血熱吐衄,目赤腫痛,火毒瘡瘍,外治扭挫傷痛。 | |
85、枳椇子 | 其子可清熱利尿,止咳除煩,解酒毒。其皮可活血,舒筋解毒。用于腓腸肌痙攣,食積,鐵棒錘中毒。其果梗可健胃,補血。 | |
86、紫蘇 | 解表散寒、行氣和胃的功能,主治風寒感冒、咳嗽、胸腹脹滿,惡心嘔吐等癥 | |
87、紫蘇子(籽) | 降氣消痰,平喘,潤腸。用于痰壅氣逆,咳嗽氣喘,腸燥便秘。解表散寒,行氣和胃。用于風寒感冒,咳嗽氣喘,妊娠嘔吐,胎動不安。又可解魚蟹中毒。 | |
88、當歸 | 補血活血,調經止痛,潤腸通便。用于血虛微黃,眩暈心悸,月經不調,經閉痛經,虛寒腹痛,風濕痹痛,跌撲損傷,癰疽瘡瘍,腸燥便秘。酒當歸活血痛經。用于經閉痛經,風濕痹痛,跌撲損傷。 | 僅作為香辛料和調味品使用 |
89、山奈 | 行氣溫中,消食,止痛。用于胸膈脹滿,脘腹冷痛,飲食不消。 | 僅作為香辛料和調味品使用 |
90、西紅花 | 活血化瘀,涼血解毒,解郁安神。用于經閉癓瘕,產后瘀阻,溫毒發斑,憂郁痞悶,驚悸發狂。 | 僅作為香辛料和調味品使用 |
91、草果 | 燥濕溫中,截瘧除痰。用于寒濕內阻,脘腹脹痛,痞滿嘔吐,瘧疾寒熱,瘟疫發熱。 | 僅作為香辛料和調味品使用 |
92、姜黃 | 破血行氣,通經止痛。用于胸脅刺痛,胸搏心痛,痛經經閉,癓瘕,風濕肩臂疼痛,跌撲腫痛。 | 僅作為香辛料和調味品使用 |
93、蓽茇 | 溫中散熱,下氣止痛。用于脘腹脹痛,嘔吐,泄瀉,寒凝氣滯,胸痹心痛,頭痛,牙痛。 | 僅作為香辛料和調味品使用 |
94、黨參 | 功效:健脾補肺、益氣生津;主治:脾胃虛弱、食少便溏、四肢乏力、肺虛喘咳、氣短自汗、氣微兩虧諸證 | 試點 |
95、肉蓯蓉(荒漠) | 補腎陽、益精血、潤腸通便。屬補虛藥下補陽藥 | 試點 |
96、鐵皮石斛 | 益胃生津,滋陰清熱。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陰藥。 | 試點 |
97、西洋參 | 補氣養陰、清熱生津。用于氣虛陰虧,內熱、咳喘痰血,虛熱煩倦,消渴,口燥咽干。 | 試點 |
98、黃芪 | 可以固表止汗,利水消腫,補氣升陽,生精養血,行滯通痹,托毒排膿以及斂瘡生肌 | 試點 |
99、靈芝 | 具有補氣安神,止咳平喘的功效。主治心神不寧,失眠,驚悸,咳喘痰多,虛勞證等。 | 試點 |
100、山茱萸 | 山茱萸酸澀,歸肝腎經,有補益肝腎、澀精縮尿、固精之血、斂汗固脫的作用,可以治療腰膝酸軟、頭暈耳鳴、陽痿不舉。 | 試點 |
101、天麻 | 具有息風止痙,平抑肝陽,祛風通絡的功效。主治肝風內動,驚癇抽搐,眩暈,頭痛,肢體麻木,手足不遂,風濕痹痛等。 | 試點 |
102、杜仲葉 | 杜仲葉微辛、溫,歸肝、腎經,具有補肝腎、強筋骨、降血壓的功效,主治肝腎不足,腰膝酸軟,筋骨痿弱等癥。 | 試點 |
上一篇:新食品原料相關知識匯總 下一篇:天麻-保健食品注冊-保健食品備案 |
? |